N班K1面試:別用圖像卡!治療師分享教孩子認顏色的最佳方法
教孩子認顏色,很多人總是那麼迫不及待。那些色彩鮮豔的圖像卡,仿佛成了捷徑:一張紅色的卡片上寫著「紅色」,一張藍色的卡片上寫著「藍色」。家長指著卡片問:「這是什麼顏色?」孩子回答:「紅色。」於是,家長笑了,覺得孩子學會了什麼。
但這樣的學習實在沒有靈魂。
不只是令孩子心魂空洞,也忽略了「顏色」的靈魂。顏色不是一種乏味的、僵硬的分類。它從來不只是存在於卡片上的靜止符號,而是一種流動的、跳動的、有生命的存在。顏色是光,是影,是感覺與情緒的交織。你看過雨後的彩虹嗎?那是一種顏色;你站在森林裡抬頭望天,透過樹葉的光線,那也是一種顏色。
而圖像卡呢?它將顏色壓縮成了單調的符號,剝奪了顏色本身的生命力。
色彩感知力: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
孩子學顏色,不應該只學名稱,而是學會感知。這種感知,來自於他們與世界的互動,來自於他們的眼睛,他們的手,他們的心。色彩感知力,正是這樣一種能力——它幫助孩子看到顏色的多樣性,感受到顏色的變化,並理解顏色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色彩感知力?
色彩感知力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經驗。它是孩子在陽光下觀察影子的顏色如何變化;是孩子透過透明玻璃看世界時,感受到的那些奇妙的「變色」過程;是孩子在兩種顏色的交疊中,驚奇地發現「新顏色」誕生的那一刻。
這種感知能力,讓孩子:
體驗顏色的多樣性。 顏色是動態的,它會隨著光影、環境、角度而改變。
建立顏色的聯結。顏色不只是名稱,它與自然、情緒、生活緊密相聯。
激發創造力。色彩感知力能啟發孩子更自由地運用顏色,讓他們的創作更加豐富多元。
顏色的學習,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看見」。
用透明玻璃紙,打開一扇感知的窗戶
我和兒子的顏色探索,是在日常玩耍中自然發生的。由於我在行為治療中不時融合瑞吉歐藝術元素,所以家中已有很多鬆散素材。最近,我拿出透明玻璃紙給兒子玩,我們把玻璃紙放在眼前、臉上、手上、腳上,甚至把幾張玻璃紙疊在一起,拋到空中,看著它們像仙女散花一樣飄落下來,五顏六色的影子灑在地板上,真的非常美麗。這些小小的瞬間,讓他非常興奮,並且不停地撿起來又看又拋,用腳踏、用手拍、用全身探索顏色與影子的魔力。
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充滿魔力
這種玩法與我們平時在超市看到單一顏色物件的體驗完全不同。比如,我們常會指著紅色的蘋果告訴孩子:「這是紅色的蘋果。」這的確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顏色學習,但它的範圍是局限的,孩子的視線只聚焦在蘋果這個靜態的物件上,顏色的體驗是孤立的。
然而,透過玻璃紙看世界則是一場震撼的視覺旅程。整個世界都改變了!透過紅色玻璃紙,窗外的樹葉、天空,甚至地板都變成了紅色;透過藍色玻璃紙,所有的物件似乎都浸泡在一片藍色的世界裡。這種全景式的顏色體驗,讓孩子不僅僅是「認識顏色」,而是真正「看見顏色的變化」——顏色不再只是靜態的,而是一種會覆蓋整個世界的動態力量。
當他開始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顏色,把紅色和藍色的玻璃紙疊在一起,發現了一種新的顏色。我看著他拿著玻璃紙到處走,透過它觀察玩具、自己的手、我和貓。雖然他還不會說出那些顏色的名字,但我注意到,這些經驗讓他對顏色產生了持久的記憶和興趣。
幾個星期後,我發現他的學習是有存留到的。有一天,我看見他自己指著不同顏色的七巧板,自己在講“red””blue””yellow”。這些顏色的名字,是他在探索中自然學會的。
如何配合0到7歲孩子的初階感官發展?
在人智學的角度,人的感官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0到7歲的初階感官: 觸覺、生命覺、本體動覺和平衡覺。
7到14歲的中階感官: 嗅覺、味覺、視覺和溫暖覺。
14到21歲的高階感官: 聽覺、語言覺、思想覺和人我覺。
而視覺作為中階感官,並不是在0到7歲的初階感官階段完全成熟的能力。這意味著,對於0到7歲的孩子來說,學習顏色並不應該只依靠視覺,而應該結合他們更為發達的初階感官來進行。
觸覺與顏色的學習
觸覺是0到7歲孩子最重要的感官之一。當孩子用手拿著玻璃紙,感受它的薄薄質感時,他們不僅僅是在「看」顏色,而是在「觸摸」顏色。這種觸摸的經驗讓顏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變成了一種可以感受到的真實存在。
本體動覺與顏色的學習
本體動覺是孩子對自己身體與空間關係的感知。當孩子拿著玻璃紙走動,透過它觀察不同的物件或場景時,他們是在用身體「體驗」顏色。他們發現,顏色會隨著移動和角度的變化而改變,這種動態的學習方式,符合他們自然的感官發展。
平衡覺與顏色的學習
平衡覺幫助孩子建立穩定性和安全感。當孩子在探索顏色的過程中走動、轉頭、蹲下觀察時,他們的平衡覺也在參與。這讓顏色的學習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一種結合感官、身體與動作的全身心體驗。
讓顏色回到生活中
顏色的學習,應該是與生活相連的。圖像卡讓孩子記住了「紅色」和「藍色」的名稱,但卻讓他們錯過了顏色的生命力。而透明玻璃紙,讓孩子重新看見顏色在生活中的變化,從而感受到顏色的豐富和魅力。
當孩子透過玻璃紙看世界時,他們正在探索的是「顏色如何改變整個世界」,這種震撼的視覺經驗,讓顏色的學習變得充滿活力與深度。
學習,是一場感官的旅程
我教學的核心,是相信孩子的學習來自於主動探索。顏色的學習同樣如此。它不是由家長或老師「教會」孩子,而是讓孩子在真實的世界中自己發現,自己感受。
我見過太多孩子,他們的眼睛裡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卻被一張張冷冰冰的圖像卡局限住了想像力。顏色不是標籤,不是代號,而是一種鮮活的存在。它是大自然贈送給孩子的禮物,是他們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
讓顏色回到生活中吧,讓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下次當你想教孩子認顏色時,不妨試試放下圖像卡,拿起透明玻璃紙,帶著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的色彩。 你會發現,孩子不僅學會了顏色的名稱,更擁有了一顆敏感而豐富的心靈。他們看見的,不只是顏色,而是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世界。
---
你有沒有特別的方法和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歡迎來信至 hello@abbiechoi.com 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