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喜歡小朋友「貪玩」?

由於工作性質,我一直重視活動中兒童權利有沒有被尊重。當我們談到兒童權利,可能會聯想到一些生死攸關的事,其實它遠比想像中切身。在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裡,列明了每位兒童 (18 歲以下的人) 都有休息、放鬆、遊玩的權利。最近小朋友們都正準備放暑假,偏偏某些香港的主流學校還是每天每科都有一份手寫功課,另加一些網上功課,可能是不想小朋友「玩創個心」。但事實上,玩也可以學習,甚至可以比做功課學得更多。本文章會為你介紹如何判斷哪些是可以玩中學的活動,還有按年齡和發展階段推薦的親子遊戲。


遊戲是創造深度學習,和全面發展的根基

遊戲可以創造深度學習,這是全面發展的最佳條件。小朋友天生就有玩的動機,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做主導,並選擇他們做什麼,和如何做這些事。遊戲亦可以是一種高度社交的活動,讓小朋友有機會從其他人身上學習。與其他人的交流正是人類最強大的學習資源。然而,並非所有遊戲都有這些效果。最理想可以創造學習機會的遊戲會具備以下特點,當家長安排節目給小朋友時,可以多加留意:

1. 充滿樂趣

研究表明,即是是嬰兒,驚喜的事亦比預料之中的事更容易令他們學習。樂趣與腦部獎勵系統中的多巴胺水平增加有關,可以增強記憶、注意力、思維靈活性、創造力和動機。同時,我們會比較容易記得一些出乎意料並令我們感到興奮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充滿樂趣並不等如過程中完全不會有負面情緒。有時候面對挑戰,甚至感到挫敗是成長必經的,這樣才能感受到解決問題那種突破的喜悅和成功感。

2. 幫助小朋友找到正在學習的事情的意義

有實驗將小朋友分組安排不同的學習形式,一組的研究人員直接告知小朋友一個新知識(例如,三角形有三條邊,有些三角形的邊長相等,有些卻不相等),並與另一組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尋找形狀的秘密」的小朋友進行比較。後者需要花更多思考來了解形狀的意義,而令他們更有效分辨不規則形狀(例如傾斜的三角形)。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尋找意義的過程可以幫助小朋友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促進他們建立知識間的關聯,並深入理解周圍複雜的世界。

3. 需要積極參與思考

當我們全神貫注地積極參與時,與主動、決策和心流相關的腦部活動會增強,並加強學習所需的記憶導入和檢索過程。同時亦可鍛煉大腦負責執行與控制的區域,學習排除干擾,提升小朋友短期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實驗指出和小朋友玩玩具時,當大人示範特定的玩法時(例如動作A和B會產生結果X和Y),小朋友往往只會照那些玩法去玩。相反,當一個聲稱不知道怎麼玩的大人「意外地」發現了其中一個隱藏玩法時,小朋友會傾向於更大範圍地探索,並自行發現玩具的其他隱藏玩法。因此,這種令小朋友更自主、鼓勵他們發現更多的遊戲技巧,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理解不同的概念。

4. 需要反複試驗和推理

遊戲可以為小朋友提供主導自己活動的機會和一個安全的實驗空間,來進行重覆的和探索為本的行為。當小朋友在遊戲中自然地進行這種推理時,他們其實已經和科學家們一樣,使用測試理論時一樣的技能 —— 即根據特定的條件推理後果。這不但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和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還可以加強他們的批判性思考和科學推理能力。

5. 包含社交元素
小朋友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面對面的互動了解他人。這些觀念交流的過程不但可以令小朋友享受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光,還可以促進語言發展和同理心的建立。孩堤時期的社交互動為小朋友往後人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照顧者與小朋友積極的互動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神經發展基礎,以建立健康的社交及情緒調節﹐和避免一些阻礙學習的因素,例如壓力。


按年齡 (0-6歲) 的推薦親子遊戲

當然,我們自己參與小朋友的遊戲也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幫助選擇符合小朋友發展階段的玩具和遊戲,甚至是一起玩開放式遊戲 (open-ended play),例如玩積木、繪畫、角色扮演等等。因為這種遊戲沒有特定規則,沒有贏輸,靠的是生活而來的靈感,這都是培養邏輯和想像力的基石。以下是適合不同年齡小朋友的遊戲式學習活動:


0-1歲寶寶推薦活動:

1. Tummy time 感統遊戲,用能鼓勵伸手觸碰、踢腿和抓握技能的玩具一起玩
2. 用不同的材質,例如膠樽、紙皮、布料、水、沙進行 sensory play
3. 帶動作的唱兒歌,促進注意力、聽力技能、詞彙和肢體動作發展
4. 雖然北歐風米白色調的玩具看起來很有品味,但寶寶玩具還適宜以色彩鮮豔和紋理豐富的來刺激感官探索
5. 洗澡時間也是遊戲時間,捏下去會噴水的玩具除了好玩,還可以學習因果關係和訓練捉握力


1-2歲寶寶推薦活動:

1. 音樂配合動作,如跳舞兒歌和玩簡單樂器
2. 一起製作感官盒子 (sensory box),如裝滿米、不同顏色的豆或 Orbeez 水珠的盒子,製作過程中讓小朋友堆疊、鏟、倒不同材料。 Orbeez 是我玩過質感最好而且材質相對安全的水珠。不過 Orbeez 官方是不建議讓 5 歲以下的小朋友玩的,所以請務必看管整個過程!如果小朋友還是喜歡放東西進嘴裏,請等他們過了這個階段再玩吧。
—> Orbeez 購買連結
3. 形狀、日常物件分類,而 1 歲半或以上的小朋友已經可以開始玩 duplo,有助於發展手眼協調和解難能力
—> Duplo 購買連結
4. 如果你會網購,應該對泡泡紙 (啪啪紙) 不陌生。讓小朋友踩在泡泡紙聽歌起舞,甚至是翻滾,探索泡泡紙的紋理和聲音,他們會很 high
5. 他們會開始對大人們做的事情感興趣了,一些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如扮煮飯或者不同職業的佈置讓小朋友玩,可以提高社交力


2-3歲小朋友推薦活動:

1. 在大自然中尋寶,讓小朋友尋找不同的自然物品時了解環境和他們周圍的事物
2. 一起烘焙或煮飯,來幫助建立詞彙、數學技能和理解因果關係
3. 繪畫和填色,並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成果,可以發展自我表達和溝通力。請記得這是 open-ended play 的一種,拋棄我們天空是藍色,青蛙是綠色的框架吧!當我們帶著好奇的心去聆聽和向他們提問,才能真正幫助小朋友成長
4. 角色扮演遊戲中可以多加入其他玩偶,讓他們也試試從其他角色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社交技能和同理心
5. 簡單的科學實驗,如冰和水的凍結和融化實驗


3-4歲小朋友推薦活動:

1. 用 Lego、積木和其他順手拿來的東西來創作,提升解難能力和空間意識
2. 這是加強平衡力的階段,如果家裡有多餘的瓶子箱子,不妨用來搭個障礙賽道,幫助他們發展跳躍和肢體協調能力
3. 加強小手肌的控制能力有助小朋友預備書寫。可以在不同的材質或用手指寫字母,用撕貼做簡單的手工
4. 可以試試讓小朋友反過來給你講故事,讓他們發展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5. 如果小朋友可以跟從 2-3 步的指令,就可以開始玩一些簡單的牌卡遊戲了。個人推薦經典的「德州心臟病」(因為名字太可怕,現在好像叫 Fruit Punch Game 了),小朋友們都玩得超興奮。另外 Spot it! 牌卡非常便攜,考反應考專注,小朋友們也是非常喜歡。
—> Fruit Punch Game 購買連結
—> Spot It! 購買連結


4-6 歲小朋友推薦活動:

1. 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科學活動,如用啤牌、牙籤和棉花棒建塔或橋,5-6 歲可以開始做槓桿、滑輪等更進階的科學手作,開始理解地心吸力
2. 摺紙飛機或紙船然後比賽,除了科學原理,也讓他們思考關於比賽和勝負的精神
3. 讓小朋友開始參與簡單的家務!其實他們很享受擁有大人也有的能力的感覺
4. 查一下 “3-ingredient recipes”,讓小朋友選擇要做哪一個,並一起採購材料。因為都是很簡單的步驟,所以在烹飪或烘焙的過程可以按實際情況讓小朋友多自己來,大人從旁觀察和協助就可以了
5. 簡單的藝術作品或 DIY 項目,如製作熒光棒畫、紙板雕塑和摺紙,甚至是做一本自己的故事書,以下是一些做法參考

圖片來源:RETRO印刷JAM Facebook

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可以幫助小朋友的玩心得到大滿足,也讓家長們讓小朋友放心玩!


參考資料:

Fisher, K. et al. (2013) “Taking Shape: Supporting Preschoolers’ Acquisition of Geometric Knowledge Through Guided Play,” Child Development, 84(6), pp. 1872–1878.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111/cdev.12091.

Hirsh-Pasek, K. et al. (2015) “Putting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App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6(1), pp. 3–34.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177/1529100615569721.

Stahl, A.E. and Feigenson, L. (2015) “Observing the unexpected enhances infants’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Science, 348(6230), pp. 91–94.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a3799.

Previous
Previous

奶嘴的二三事(一)

Next
Next

孩子太愛吃零食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