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善自閉症孩子的眼神接觸?
我們從小被教導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對方,因為這代表了我們有在尊重和關注。而有自閉症特質的小朋友大多都在日常對話中不常使用注視的眼神交流,因此有些家長會希望我可以在行為訓練中加插這樣的項目,或者希望我會針對這個項目做家長訓練。可是,我是有原因決定不在治療課堂中針對眼神接觸進行訓練的,原因會在這篇文章解釋,並附上我的替代方案。如果家長仍然希望自行訓練眼神接觸,網路上也有一些資源可以參考,恕不贅述。
原因 1:注視的眼神接觸可能造成壓迫感
自閉症特質人士通常帶有感官處理異常,部分人會感到注視眼神接觸是不舒服的。這是因為他們的杏仁核的體積較小而且活動不足 (hypoactivation in amygdala),而減低在眼神接觸時感到的正面價值,並令他們早在嬰孩時期已經會主動避開對視,這是眼神接觸不正常發展的原因,而非結果。強迫他們有眼神接觸,不只會令他們感到不適,還會削弱他們在對話時的專注力。
雖然傳統的社交概念會視眼神接觸為小朋友有沒有禮貌的指標,然而,那亦是沒有充分理解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結果。隨著社會越趨多元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需求和特質。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我們應該支持小朋友,教予他們真正需要的技能,而不是迫使他們去遵從不合時宜的社會規範。
原因 2:注視的眼神接觸並不等於有效溝通
在某些文化中,長時間的眼神接觸被認為是不尊重的行為,而在其他文化中,則被受期望和鼓勵。因此,有效溝通不僅僅依賴於眼神接觸,而是建立在個體之間連結的基礎上。真正理解和彼此傾聽是促進有意義溝通的關鍵元素。我們應該優先教導小朋友如何建立信任、同理和開放對話,這些因素對於成功的溝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另外,言語亦對溝通有著巨大的影響。選擇合適的詞語、清晰表達自己和積極參與對話比單純的眼神接觸更加重要。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令話題延續,才能促進有意義的交流和同理,而訓練小朋友在對話中盯著對方是無法提升溝通的能力和質素的。
原因 3:其實他們不是沒有眼神接觸
在我的個案裡面,有自閉症特質的小朋友在玩得開心、感到驚喜或者是想看我的反應時,我們都會有四目交投的時候。就算是一聽到自己名字就別過臉的小朋友,在聽到我唱他最喜歡的歌的時候,也會給予我注視。當我要小朋友給我講一個他最近覺得好笑的故事,他也會坐在我對面看我有沒有在看他手指指着的圖文。所以如果你當下是他感興趣的人,你絕對會從他的眼神感受得到。
我的替代方案和應用行為分析 (ABA) 工具
當然我亦明白家長希望訓練眼神接觸的目的,是希望小朋友不要被誤會成沒有禮貌,減少被批評的機會,好好適應社會等等。其實說到底,重點是在於令跟小朋友對話的人感到被尊重,所以以下是我會教導小朋友的事:
當別人在說話時,保持安靜(就是常說的不要插嘴)
觀察並等待輪到自己說話的時機
當別人在和自己說話時,身體朝向對方。如果對方指著一些東西,例如書本或投影片的圖文,就看著對方在指著的東西
如果不認同對方說的東西,可以說「我有其他想法」,而不要直接批評對方的想法「很差勁」(自閉症特質小朋友說話一般都不加修飾)
可以多向對方就他剛才說的話提出相關問題,多深入了解對方,也顯示自己真的有在認真聽
使用合適的詞語和聲線,令對方也能清楚的聽明白自己
以上這些都需要在實際的交流場景中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及時給予指導和修正。例如,在他們插嘴時,可以提醒他們等待,等到對方說完再發言。同時提供即時的反饋也是訓練的重要技巧,當小朋友表現出理想的行為時,即時給予正面的反饋和獎勵,以加強這種行為。由於單純的講和聽,對於小朋友和大人一樣都很容易像風一樣,呼一下就過了,過了也不著痕跡,因此視覺輔助工具也是相當重要的。我會按小朋友的需要安排訓練的重點,把目標和獎勵寫在代幣貼紙板 (token board) 上,在對話練習中仔細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做到目標,有的話按一定頻率主動給予代幣貼紙,貼紙板滿了就可以一起玩了~至於要多少個貼紙﹐視乎小朋友的年紀和程度而定﹐一般不會多於 10 個。
以下是代幣貼紙板的範例,如果沒有時間弄一個,用小白板或者寫在紙上也是可以的。如果想要自己弄一個,可以加插使用小朋友喜歡的卡通,讓他們感覺好一點。
來到最後
我們都愛小朋友,對他們有各種期待是很合理的。可是關於為小朋友設下甚麼訓練目標,不是一件有愛就夠的事。作為治療師、老師、家長,我們更應該花時間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小朋友這樣做?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問心無愧的答案為止。
參考資料:
NACEWICZ, B. M., DALTON, K. M., JOHNSTONE, T., LONG, M. T., MCAULIFF, E. M., OAKES, T. R., ALEXANDER, A. L. & DAVIDSON, R. J. 2006. Amygdala volume and nonverbal social impairment in adolescent and adult males with autism. Arch Gen Psychiatry, 63, 1417-28.
SENJU, A. & JOHNSON, M. H. 2009. Atypical eye contact in autism: models,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 Neurosci Biobehav Rev, 33, 1204-14.